春节回乡见闻-摘录

春节回乡见闻及投资思考

上善若水

刚过完春节,大家陆续都回到工作岗位。回家乡呆了一周,感触还是很多的。家乡看似不变,其实每年都在变,一不留神变化还挺大。以下就是我的回乡十大见闻,里面也许预示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重大变迁或者拐点,拐点发生的时候总是蕴含着重大的投资机会。看看这些能否给大家带来些启发。

这次回家给老人买了一部华为智能手机,终于把老古董手机给淘汰了。这里免费给华为做个广告,华为手机拍照功能很强大,电池很强大,系统操作也很人性化,老年人很快能上手。现在花130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部不错的华为手机,这个价格和4年前的低端版三星手机是差不多的。但是现在华为手机这个性价比是相当高的。国产手机的质量已经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平。

华为手机里面预装了很多APP,大部分是老人用不着的,我都删掉了。然后下载了一款APP——“微信”。家里的4G信号不错,上网流畅,比深圳会弱一点,整体体验感还是不错的。四年前在老家用手机上网要跑到屋后面才有信号,室内连刷微博都要等好久,那个时候还是3G信号。这个真是多亏了移动每年上千亿的投资。

网络好才好抢红包嘛。老人也被我们带坏了,发红包,抢红包,高兴的不得了。智能手机很快就上手玩熟练了,现在也终于体会到年轻人为什么老是粘着手机。

这次回乡在县城竟然遭遇了堵车,一方面是很多人自驾车返乡,另一方面是本地车数量快速增长。县城里10万元以下的车很流行,比如比亚迪,五菱,长安,长城,宝骏等,还有很多是叫不出牌子的车。做低端车的上市公司会不会受益呢?

我自己观察的现象是,农村买车多起来是因为低端车价格相对农村人的收入比率降低了不少。对于农村的居民来说买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当然还有一个条件是农村的道路建设比前几年好太多了,这个后面会专门讲到。

车多了,谁最受益,首先是加油站,但是加油站数量可能会增加,这样单个加油站可能没那么受益。我们家乡最受益的不是加油站,而是家乡的一座浮桥。老家的村落是分布在河流两侧的,我们村的人赶集要到河对面的集市。河两岸的男女婚嫁也是常见之事,于是过河成了刚需。这座浮桥被村里的一个富农给承包了,收费标准他自己定,没有人管。然后过桥费年年涨,十几年前是1元钱一人次,现在涨到一人3元,一辆摩托车5元,一部轿车10元。李嘉诚在深圳盐田的高速公路原来也是收10元,老百姓都怨声载道,直到政府出面在旁边又修了一条免费的,李嘉诚的那条才免费。现在这个村子的浮桥竟然要收10元的过桥费,简直就是坑爹啊!但是村民还是得交这过桥费,因为它是区域垄断的。如果价格定20元,轿车还会给钱么?不会给了。因为轿车宁可选择绕远路到隔壁镇上过桥,那里是政府出资修的桥,免费。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当前的收费标准,这个浮桥一年可以创收30万以上,这可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收入。

前几年农村的主干道水泥路都修好了,今年回去,连村落里的支线也都修了水泥路。而且离主村落比较远的零星住户也要通水泥路了,预计2017年修好。之前支线水泥路一直没法修,就是因为资金不到位。这个需要政府出一部分钱,村民出一部分,如果人口密度高的话,平摊到每个家庭的金额不高,但是修到支线的时候,平摊到每个家庭的金额就高了,缺乏规模效应,道路迟迟不能开工。但是今年好了,政府全包,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但是为什么今年政府愿意拨款了呢?据另外一个同事的回乡见闻,他们县城不到10亿的财政收入,国开行给了20亿的授信,于是政府就有了钱,于是各种投资都上马了。我猜我家乡的修路预算也是类似的途径来的。这种投资没有明面上的收益,最大的收益是让少数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但是修到支线的时候,受益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可以说这类的投资属于非常低效的投资。还不如拿这个钱帮散居的住户搬到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不过这个也得人家愿意搬)。

这次回乡,家里雾霾老是不散,用手机一查,PM2.5竟然高达200。听家里老人说,在返乡潮来临之前就是这个样子了。我估计这个八成是工业带来的。于是查了经济数据,全县GDP超400亿元,第二产业占到了54%,就是一个工业大县。主要的工业包括玻璃,水泥,陶瓷,化工,化肥,火力发电等,重污染的企业占比很高,县城旁边的那条河水质很差,化肥厂周边臭气熏天。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新的煤矸石发电厂又要上马,估计今年就要投产。这么多污染企业一起运作,空气质量怎么能好呢?我知道我们县城这几年的招商力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从佛山引入了很多陶瓷厂。不得不说县政府为了GDP,牺牲了环境。

不知道是我的个人感受,还是大家都有这个感受,今年红包明显缩水。很多人年前十几天就回乡了,也许代表着经济不景气吧。

2010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乡村农民的平均年龄在50多岁,现在回去,农民平均年龄接近60了。新生代的人,不愿意从事农活,因为回报率低。学历较低的人去不了北上广,也去不了省会的,就去县城或者地级市谋一份职。中国农业最终的走向恐怕是集约化,机械化——少数的农户,承包大片的土地,农业机械使用率大幅提升。

子女在外打工赚钱都会为家里老人盖一栋新房,改善一下老人的生活水平。其实这个开支并不小,我不是太明白这个里面的经济逻辑。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子女在外打工,尤其是在工厂里打工的,有一个潜在的未来会回到农村的预期,这个房子也是为了将来自己居住做准备的。

乡村盖新房的人多了之后,乡村搞建材和建筑装修的人生意好了不少。相应的建筑工人(其实就是闲暇时间的农民)的日薪也是涨的很快,现在能达到一天120元了。

2010年的时候深圳到我们地级市的航班只有1个,春节会加到2个航班。现在常规航班是2个,春节加到4-5个,增长非常快。春节期间上座率很高,而且这是在通了高铁之后的情况。我观察这个现象和人口结构有关系,80年后是人口高峰,基本都参加工作好几年了,收入水平也比刚毕业那会提升不少,而且飞机上携家带口的人很多。

县城约50万人口,在这波电影院建设浪潮中新成立了2家电影院,每家电影院就2个厅,都是比较小的厅,票价比深圳便宜多了,上座率也很高。邻里乡亲有时到县城玩还会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春节期间很多人返乡,有观影需求。剔除掉春节返乡的因素,平常上座率也是不错的,这个可以用猫眼APP时时查看。电影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娱乐消费方式了。

之前我一直习惯称呼TFboys为“掏粪男孩”,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火。回乡发现10来岁的侄子,侄女,外甥女竟然都喜欢TFboys,而且他们是喜欢其中的某一个。在家看电视的时候,TFboys频频出现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综艺类的节目上。

我问外甥女“喜欢TFboys中的哪一个?”,外甥说“王源~”,“为什么喜欢他啊”,“因为他长的最帅,而且最搞笑。”小朋友喜欢偶像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有人在大力的捧TFboys,三个小帅哥经常在各大电台和新媒体露脸,慢慢的小朋友们就被潜移默化影响了。

在这个明星多如牛毛的时代,TFboys能杀出一条血路,成了新的偶像,这个历程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反思一下。

以上就是回乡十大见闻,只是个人见闻,不能代表全中国,但如果细心的话,应该可以见微知著,寻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做好投资。

大家也可以说说,回老家有哪些见闻?老家有哪些变化?哪些让你觉得有商机?


回乡见闻:乡村并未塌陷 城镇正在崛起

向小田

在前一篇文章《春节回乡见闻,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中,我们收录了众多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效果不错。有个意外的感觉,前几年经济发展还比较快的时候,回乡见闻却略显悲观。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之后,虽然经济复苏还比较微弱,但是见闻却多了些乐观。这究竟是为何呢?

农村建设

在邓安庆写给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文章中,他提到,过年返乡,最大的个人体验就是,为什么好似家家户户都在盖新房子?在文中,作者借父亲的回答写道:“在乡下,人活着就是为一口气!人没气,别人瞧你不起。在外面挣钱是做什么呢?就是要回来盖一栋房子,别人一看就会说:这家人有本事!搞到钱了!你要是生活在这里,都在攀比,你不比人家强,人家就会压着你。”

@成熟大米的微博 也提到:“年初二去海宁美丽的新农村走亲戚,适逢妹妹家庭乔迁新居。妹夫说,这个五层楼房,所有的建房加精装修、家具,一共才100万多一点。拆迁的赔偿款尽管不够,但也只添加了几十万的积蓄。600平米建筑面积的五层新楼房,外墙贴了漂亮的石条,客厅配备了真皮沙发和红木家具,除了有一到五楼的楼梯之外,还在三四楼建了跃层,设了旋转楼梯。”

从网友的见闻观感中,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的农村,对于居住环境的提升需求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因为有攀比、炫富、家族群居等因素的存在,往往在住房建设方面,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发达地区建了多层楼房,也可以用来给村上镇上的工厂工人出租。旅游地区可以还可以办民宿创收。

除了在乡村建房外,许多人还有在县城、地级市市区,或者省会城市投资购房的需求——毕竟许多下一代除了偶尔逢年过节回去居住,平时已经习惯城市的生活。中西部地区农村没有办法和东部比如江浙一些农村比,主要是没有配套,距离城市区域太远,需要公共服务(比如医院、学校)的时候,很难短时间到达,这就约束了农村人口的集聚。举个例子,在杭州我可以找个地方住,享受一下农家乐,开车到城里也很快。但是到了中西部省份就不一样了,开车到城里太远。

农村的其他建设现在看,当然也在改进。比如说道路硬化、安装路灯、光纤到户、垃圾分类等等,确实可以看到工作在做。但是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即便是在日本,也面临农村吸引不了人口的压力。田园诗歌般的生活终究是一个梦想,人口的迁徙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城镇化/城市化/超级都市圈。

城镇化 – 都市圈的发展

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提出,提升优化开发区域城镇治疗,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虽然雾霾、高房价、生活压力等笼罩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上空,但依然无法阻挡人群的涌入。春节期间,所谓逃回北上广的说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引用某段书评中的话:“环境污染从来难以忽视,冒着风险的抗议也不少见,但是鲜有用脚投票的现象发生,富人留在北京,是因为他们可以使用资本保护自己,穷人留在北京,是因为这里的脱贫机会最多,显然交房租要比保护环境更为重要。”

2016年,上海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GDP增长6.8%,达到27466.15亿元,是2008年以来首次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个城市又一次重新走了回来。在本地论坛KDS上,针对外地人的攻击正在减少。而在光环的旁边,很多人会忽略的是,在上海附近的江苏省苏州市,刚刚结束的市人大十六届一次会议上,市长曲福田公布,2016年苏州地区GDP预计达1.54亿元,增长超过7.5%。这是什么概念呢?可能许多人还不理解。也就是说,苏州的GDP超过了吉林、云南、山西、贵州、新疆、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十个省。同时,苏州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60万人,是江苏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从人均来看,苏州甚至已经超过上海。如果不是在上海边上,以苏州的规模在西部成为一个直辖市的资格都有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使得上海-苏锡常-杭州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人群向这个地区流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来看广东。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占据了全广东省68%的GDP。广州深圳均接近2万亿。排在广东省第五位的惠州,刚公布的2016年GDP为3412亿,几乎是第四名东莞的一半。也就是说,一出珠三角,其他地级市立即进入了中部省份城市的水平(当然也与广东地级市面积不大有关),完全看不出来是经济大省的广东城市。珠三角对于产业、经济的集聚,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前篇回乡见闻中,我们也提到,湛江这样曾拥有全国前列深水港的城市,至今甚至没有通高铁,由此可见广东发展之不均衡。粤北山区,还有贫困县的存在,这亦是很难想象的。在网友@燕舞如风的评论中,说道:“两个月前去湛江就觉得蛮意外的….整个城市感觉跟10年前差不多….再去到雷州,感觉一夜回到30年前…”

城镇化 – 中西部经济成长

应该说,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展更快。无论是人,还是资源,都在向省会城市集聚。武汉、成都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个城市GDP都超过1万亿,几乎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武汉常住人口一千多万,接近湖北省全省的五分之一。

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武汉以11912.61亿元的GDP总量,占全省比重36.88%,宜昌、襄阳分别以3709.36亿元和3694.51亿元,分列二、三位,合计占比22.92%。“一主两副”占全省经济总量59.8%。这个占比在最近几年几乎没有动,略有上涨。趋势显示,经济格局就是以核心城市为主。在微博的评论中,许多湖北的网友甚至说,湖北人混得好不好就看在武汉有没有套房。话虽然偏激了点,但也可见一斑。

隔壁的湖南,长沙的经济指标也非常亮眼,2016年实现GDP 9323.7亿元,跨过了9000亿的台阶,成为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第6个GDP总量过9000亿的城市,按照长沙的增速,2017年将突破万亿。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发展势头都很猛,逐渐成长为省内经济的火车头,也对省内人口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地方的省会,实际上就相当于省里的“北上广深”。随着省会经济的发展,一线城市所具有的基础设施,包括地铁、轻轨、大型商业地产、高档住宅小区、国际学校等等,这些城市都会享有。可以说,在这些城市生活,对许多人而言已经相当可以。

这里要说的是,江西南昌、山西太原,离中部省会竞争对手比,差距还比较大。

可以说,看回乡见闻,或者说看草根调研,会发现中国经济之复杂和纵深,远超人们的想象。对二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北上广深只是那一撇。在那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能发现的不仅仅是机会,更是一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勇气。


向小田:春节回乡见闻,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

2017年春节还没开始前,就有很多读者在微博上问,今年还搞不搞“回乡见闻”调查。“回乡见闻”最开始只是一个在微博上由各网友利用春节期间的观察用户生成内容的一个活动,从2013年开始的,做了4年,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人投稿,许多人讨论,形成了很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关注中国乡村、三四线城市的有心者,能找到一个地方共鸣。这个活动发动了群众,让大家关心乡土、社会,收集了不少材料,最关键的是为城市青年了解农村、基层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也得到了主流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去年年末,因为发起“回乡见闻”活动的影响,我还获邀到北京参加了国务院某部委组织的乡村调查研讨会,谈了经验,充分说明了活动产生的内容和影响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这是我们之前开展活动所始料未及的。

前四届活动都是我一人主持,今年第五次微博官方参与,发动了数十个城市的同城微博,带来了许多内容。大家在微博上通过#回乡见闻#的标签就可以看到网友发来的或长或短的文字。有些文字虽然很简陋,但读起来也颇有趣。有些文字虽然很主观,但也代表了一个个体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去文字内容中挑错,而是想通过广泛的参与、广泛的材料收集,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这几年农村和城镇的变迁。

我看了一下,截至2月4日,“回乡见闻”话题的阅读量总计已经突破了1亿。覆盖的城乡,从上海到四川,从黑龙江到海南,许多从未听过的县村的网友都来参加了。一些见闻反映的内容,和从北京、上海的报纸、微信那里听到的完全相反。一些城市里面完全想象不到的,比如某地居住依然以窑洞为主,某地自来水只供应中午一个小时的情形,也被网友报告了出来,让大家惊讶。

农村问题

在前几年的活动中,许多人提到了农村的凋敝。因为人口逐渐减少,青壮年外出打工,许多网友反映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生态原始化,社会公共治理缺位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今年却反映得比较少。农村问题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农村人口减少对应的就是城镇化的深入和推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农村问题的解决,靠哀叹是无用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经济发展。

从今年网友反馈的信息来看,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附近的农村,发展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很多,有的甚至可以说得上富裕。网友反馈的,比如石家庄郊区农村新建的小学校舍,成都郊县的公路路网建设,浙江的一些特色小镇建设,都搞得挺不错,网友们表扬的居多。这些地方的农村,充分享受到了城镇化的红利,土地可以出租给工厂收取租金,农民盖的小洋楼也可以用于出租。一些地方的农村甚至已经没有农业,完全是工业化的小镇了。这些地方完全有资金实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修路修桥铺设宽带网络,让农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服务。

而中西部的农村,经济上差了一些,但是观念上的差距更远。比如说赌博,有些地方地下六合彩依然盛行。又比如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花费无当,人情往来竟然成了生活开支的一大负担。这些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自然也提供不了什么好的公共服务。有些网友反映了,农村垃圾丢弃在道路两旁,无人管理。有些地方的化工厂污水随便排入河流,导致居民饮水都产生了困难。经济发展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移风易俗或者制度建设才能解决。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是公共治理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村、乡镇,领导根本不居住在乡镇,而是在县城、市区买房居住,对当地的问题没有切身的感受。农村乡镇的治理也缺乏人才,很难留住大学生在当地工作,也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才,怎么带动乡亲们致富呢?不能让农村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洪流中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这也是顶层设计应该考虑的。

交通

关于交通大家反映得最多的就是春节回家路堵和车多。路堵应该不能算常态,毕竟乡村道路设计时不时以春节高峰期最大容量设计的,这就跟春节过后回城,高速如此宽依然会堵一个道理。许多人开小汽车回家,也并不能说明攀比。因为公共交通毕竟没那么发达,中国毕竟还没有日本和德国那样深入农村乡里的小铁路。开车是回家最便利的工具。微博用户@牧马投资提到,“农村老家汽车成了第一大家庭需求,汽车价格10万元左右的多。这个价位基本是国产车的天下,国人又不喜欢小,都喜欢买看起来场面的汽车,所有不少大壳子的国产SUV车很受欢迎。像江淮长城长安的国产车挺多。”确实这几年长城哈弗SUV这么收欢迎还是反映了农村的消费升级。

640

201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资14.46%和13.65%。经历了两年的产销量放缓后,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许多国产品牌汽车,比如北汽、吉利、奇瑞,纷纷获得大丰收。吉利2016年全年累计销售量突破76.59万辆,同比增速达到50%。过去几年在回乡见闻中,关于会老家看到大量国产车的见闻不胜枚举,国产汽车品牌对三四线城市的抢夺可见激烈。

但是汽车多了司机素质却没有跟上。老司机越开越慢,新司机越开越快。城乡道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比比皆是。什么实线变道道路逆行简直是家常便饭。

投稿中对交通比较满意的,多是高铁站开到家门口,高速路出口在乡镇入口的网友。高铁给人出行带来的幸福感是极其强烈的。@充话费送的小猴子反映,在湛江,虽然40年前就有机场,但是直到如今都没有高铁。春节等假期回乡,高速拥堵,以至于6小时的车程有时候要花20个小时。试想一下高铁开通对湛江的公共福利有多大的促进。@咕咚老虎评论道,最富是广东,最穷也是广东,不但是湛江,整个粤西都没有通高铁。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还没有实现全省通高铁,确实说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真心希望广湛高铁尽早通车,带动粤桂琼交界地区经济进一步接入珠三角都市圈。

环境

雾霾和污染是大家反映的统一问题。@克雷芒刘说道,山东中部某县,空气、水污染严重,自来水已经无法烧开饮用,人民定期购买外地优质水源,由专人开小水罐车配送。本地药店购买口罩价格也贵。本地家电城空气净化器品牌一般,但是价格也不便宜。@橡胶圈面包反映,河北省某市,春节期间周边的热电厂、水泥厂昼夜不停,距离大型热电厂五公里的地方,水库的冰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埃,空气中满是烧煤炉的味道。来自河南北部某地级市的网友@HeysirThisWay 也谈到,回来带了五六天只有一天是晴天,其他时间都是中度或重度污染,等父母退休了就把他们接到南方。

成都的网友反映得更多,曾经想把成都当成后花园过安逸巴士日子的许多人,现在看到当地的雾霾也皱起了眉头。

雾霾和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课题,在北上广深的朋友平日里讨论也比较多,回乡见闻亦不少,说明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了。经济发展本身,最后还是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感。雾霾和环境污染,给这个幸福感是减分的。怎么处理呢?肯定不是靠汽车限行或者禁止燃放烟爆等来解决,也不是靠工厂停工(毕竟影响生计,没那么好停),一方面要坚持落后产能的清退,另外还是要发展环保产业。微博上好几个网友反馈的,湖南、江苏、浙江一些环保企业今年订单都不错,发展很快,这是好事。资本市场既然能扶贫,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给这些环保企业一个快速审批的通道呢?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供证监会参考。

房地产

这个话题过去几年是热门话题,今年没什么人讨论了。三线以下城市房地产有价无市,基本上成了普遍现象。不能理解的就是有的地方还在熬,宁可不卖也不降价。@酷炫10B酱_任远说道,汉中,“每个楼盘都有大量底商,大型楼盘还有商业街,据说当地有钱人都热衷于买门面。商铺空置严重,较新小区超过一成的已出租的门面贴着转让。”@Ww杏子介绍,湖北西部某地,“很多楼盘烂尾,被套房产、商铺的不在少数。”@打劫店小二说道,川北某贫困线,人口160万,县城房价3000-5000,个别楼盘烂尾,很多楼盘卖不掉,前几年追高的基本被套。@元和最可爱的人也说道,安徽北部四线城市,市区房价4000到6000,去年中央电视台曾报道房子的库存够消化两年的,产生了很多烂尾小区。

经历了去年春节二线城市楼市的火爆(南京、合肥、厦门在2016年都有超过40%的涨幅),今年春节假期期间(1月27日至2月2日),南京、杭州、苏州等地新房成交量纷纷萎缩,许多都跌到个位数,为近三年同期的最低值。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合肥市区住宅备案量不足10套,和去年春节假期的35套相去甚远。

可以说,今年春节楼市的冷清也是一大特点。微博上也没什么人讨论了。

我们的#回乡见闻#活动并未结束,草根调研,乡村观察,每一个中国的青年都应该并可以身体力行。欢迎你加入我们的活动,关于你的家乡,关于你所在的城市,关于经济和发展,你有什么话要说的,欢迎微博@向小田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向小田”(xiangxt1984)!

期待你的参与!